首页  > 历史文化 > 史鉴

召父杜母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8-06-27 07:37

  古代的清官,往往以“爱民如子”为己任,而百姓赞扬一位好官,也多尊称为“父母官”。其实,“父母官”的称谓源自“召父杜母”的典故,都是发生在汉朝时期南阳的故事。

  《汉书·循史传》记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为政勤勉有计谋,乐为人民兴福利,致力于使他们富裕起来。他亲自努力于农耕,出入田间地头,在乡间公舍住宿,很少能有安闲的时刻。他注重水利建设,开通沟渠,修建水闸堤堰一共有数十处,使灌溉面积年年增加,达到三万顷之多,并为百姓制订了用水的规则,刻于石上,立于田边,以防止争抢斗殴。他还禁止婚丧嫁娶时奢侈浪费,致力于推行勤俭节约的风尚,所以,“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被当地人尊为“召父”。

  《后汉书·杜诗传》记载,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他创造了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用以铸造农业工具,极大减少了人力,提高了功效,百姓都认为非常方便。杜诗又修治坡地池塘,扩大耕地面积,使南阳郡中家家户户殷实富裕,所以,他被当地人尊为“杜母”。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就这样,州县地方优秀长官被尊称为“父母官”,并从此广传后世。

  时至今日,百姓与官员的关系早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官者,不再是百姓之“父母”,反之,官员应是百姓的勤务员,是百姓之公仆,进而像焦裕禄那样回答群众,“我是您的儿子。”这深情的一句话,体现了共产党人独有的理念与情怀。虽然从古至今“为政当思民疾苦,做官常怀律己心”的追求一以贯之、没有改变,但从“官本位”到“民本位”,从“驭民治民”到“群众路线”,这是历史的进步、时代的超越。(蔡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