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文化 > 人物

巩鹏:研磨如镜 机器难及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25 08:45

  换好工作服,巩鹏细心地整理了一下帽子、袖口,确保着装满足工作要求之后,径直走到熟悉的工作台前,在那里,有静静躺在玻璃瓶中的乳白色研磨膏,有出产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球墨铸铁平板,以及待加工工件,这些工件将在他的手上“脱胎换骨”、光洁如镜。

  巩鹏,1988年参加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2017年全国质量奖个人奖首批“中国质量工匠”等荣誉。他承担了包括神舟系列、嫦娥系列在内的多型航天产品的精密加工、装配工作,先后设计制造了80余类工装和加工设备。

  研磨加工是一种典型的依靠人的手脑配合、将工件加工精度提升至机器无法达到的精度的工作。由于航天产品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巩鹏对研磨加工投入了极大的耐心和热情。

  研磨加工,首先要选配研磨膏,这也是决定研磨加工成败的关键一步。研磨膏主要由研磨砂和研磨脂组成。为了配出性能优异的研磨膏,巩鹏在试制阶段遍访国内生产白刚玉(氧化铝)的厂家,从中优选出品质上乘的产品,放置在汽油中,通过两周左右不断地搅拌、沉淀、分层,筛选出最细密、均匀的部分。

  选好了研磨砂,接下来要选的是研磨脂。让大家颇感意外的是,巩鹏最终筛选出的研磨脂不是工业油脂,而是动物油脂,通过熬煮提纯最终成为理想的研磨材料。合格的研磨膏是加工出优质产品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巩氏研磨法”不仅妙在研磨膏的选配,还妙在加工过程的精细。

  坐在工位前的巩鹏气定神闲,目光落在铸铁研磨台上,他拿出红宝石油石贴合在研磨台上,平稳推动,凭借30年练就的一双巧手,细细感知油石与研磨台之间的磨合,确保不出现任何细小的多余颗粒。

  将工作台清理干净后,巩鹏将研磨脂均匀地涂抹在研磨台上,撒上研磨砂,只见他用五指轻轻抓起工件,平稳地放在台上,圆形工件按照螺旋轨迹研磨、方形工件按照直线轨迹研磨……白色膏体内,研磨砂与工件之间细密地切削着,研磨膏特殊的成分不断为研磨表面提供氧化作用。15分钟后,研磨平面精度就达到了机器研磨无法达到的12级。12级是什么概念?如同一面镜子!

  除了规整平面的加工,巩鹏还运用研磨技艺将复杂平面的共面度加工至万分之几的水平。

  曾经有人问过巩鹏,每天使用配好的研磨膏、按照他30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专门练习研磨技法,多久能够熟练掌握?得到的答案是:两到三年。

  巩鹏说,钳工加工技艺难就难在手脑相互协调,更难在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这位从1988年开始与板锉、钻头等加工器具“厮守”的普通钳工,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用默默的坚守和不凡的成绩书写了一段从学徒到钳工拔尖人才、再到工匠精神传承者的传奇人生,为千千万万追求质量品质、锤炼卓越技能的人们树立了榜样。(记者 余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