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态失衡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开始直线下降,感觉就像自由落体一样,失去了把控自己的能力,直至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检视过去,吉林省长春市直属机关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原主任谢铁军深感在产生失衡心态之时,自己就已经踏上了滑向腐败深渊的错误道路。
留转间:心态失衡,底线失守
1956年出生的谢铁军曾有过一段辉煌的过去,18岁插队当知青,19岁入党,20岁踏入省城长春成为南关区团委最年轻的干事。1987年,年仅31岁的谢铁军任职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此后,又相继在市纪委、二道区委担任处级领导职务。
那时的谢铁军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任职二道区委副书记期间,谢铁军分管的多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他颇为自豪,认为自己在仕途上很快就能更进一步。
然而,2003年的一纸任免决定让自认为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谢铁军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组织安排他任长春市直属机关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长春市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副厅级)。虽然级别高了,但在谢铁军看来,服务中心是搞后勤服务工作的,相比自己曾经奋战过的岗位,这里只能算是“二线”,谢铁军对组织上的任命颇为不满。
“既然组织不看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那么在这个‘二线’岗位上也无需继续努力。更何况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干服务中心这点事完全不用费脑筋。”怀着这样的心理,谢铁军对待工作漫不经心,只想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进而把心思用到了诗词歌赋和游山玩水上。
对于上级党组织召集的学习教育,他时常借故缺席甚至不请假、不报告;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他总是以各种理由安排副职代替;对于有关老干部的政策,他从不学习,凡是涉及政策的问题都交给下属办。谢铁军把大量的工作时间用于研究文学,并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汇编成册,时常陶醉其中。
在为老干部外出健康休养考察路线时,谢铁军考虑的出发点是如何借考察之机扩大旅游范围,去一些感兴趣的景点,进一些高档的休闲会所,吃一些各地的特色美食。
在吟诗赏景间,谢铁军的党性原则逐渐淡漠,背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他并未意识到,心中反而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因为他寻得了一个喜爱文学的“红颜知己”——本单位的出纳员杨某。
有诗有景有红颜,谢铁军渐渐觉得眼前的这种生活才是自己应该过的“好日子”,并沉迷其中。
贪念起:任性用权,肆意敛财
转眼几年过去,年过50的谢铁军产生了利用职权为自己退休后继续过“好日子”备足“粮草”的邪念。在贪念的驱使下,谢铁军仔细观察、寻找可乘之机,绞尽脑汁想把公款装进自己的腰包。
2009年的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承揽服务中心老干部健康休养业务的某旅行社经营人林某向谢铁军反映,旅行社准备将2008年服务中心已经付款但因故未能出行的几笔业务款共计23万元退回。此时,服务中心2008年的账目已经结清,谢铁军让林某直接把业务款退给出纳员杨某。
谢铁军由此打起了歪主意,他要把这笔钱私吞。他猜想,已经事隔一年,这笔钱已经被大家遗忘了。直至2010年,单位也无人提及此事,这更加坚定了谢铁军的这一猜想。
2010年3月,杨某将这笔钱从林某当初退给她的银行卡上分6次陆续取出。事后谢铁军觉得这样会留下痕迹,他想把银行卡烧毁,但又担心银行记录还在。思来想去,谢铁军决定让杨某给林某出一张23万元的借条,之后再由林某给杨某出一张23万元的收条。就这样,一借一还间,23万元公款成了谢、杨二人的共有私款。
放纵贪欲,欲壑难填。利用职务便利贪占公款虽然有机可乘,但毕竟机会有限,一心想着敛财的谢铁军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来钱道”。
服务中心每年都举办各种活动,并为老干部发放纪念品和奖品,谢铁军认为,可以让一直以来承担采购业务的郑某给自己拿些回扣。
“这些年你从中心赚了不少钱,得拿出点给大家花花。”2010年初,谢铁军公然向郑某要起了回扣。郑某不甘心在自己的利润上“动刀子”,便提出给采购物品加价,再把加出的部分返给谢铁军。对于这样“两全其美”的对策,谢铁军欣然接受,并当场授意郑某在每笔货款结算后及时把加出的钱款交给杨某。
此后,在服务中心与郑某的业务往来间,存在着一道见不得光的地下程序。每次采购前,郑某都会事先与谢铁军密谋商品加价数额,等结算后,再把加价总额以现金方式返给杨某,由杨某转交给谢铁军。就这样,谢铁军借助服务中心与郑某的业务往来,累计套取老干部活动专项经费300余万元。
“如果我不同意给他们回扣,谢铁军就会把我踢出去,服务中心的业务我就承接不了。”相比以加价抵回扣的郑某,承揽健康休养业务的林某就没有那么“幸运”。旅游行业市场价格基本统一,成本也没有压缩空间。当谢铁军开口向林某索要回扣时,林某只好根据路线远近从每笔业务应得利润中分出一部分给谢铁军。直至案发,谢铁军共收取林某回扣47万余元。
事败露:心存侥幸,对抗审查
2015年5月,长春市纪委陆续接到多封反映谢铁军收受贿赂的举报信。虽然线索比较笼统,但反映的问题较为集中,市纪委决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初核。
谢铁军感觉到组织在调查他时,不是迷途知返,主动找组织坦白,反而心存侥幸、自作聪明,妄图对抗组织调查。
清理办公室、隐匿单位部分财务账目、转移赃款、订立攻守同盟……谢铁军采取了一系列反调查手段,自以为手法高明,想要蒙混过关。
2015年8月11日,市纪委对谢铁军实施“两规”措施。直到此时谢铁军仍然不相信自己的贪腐行为已经败露。审查初期,谢铁军不仅不如实交代问题,反而夸夸其谈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妄图以此迷惑审查人员。
令谢铁军想不到的是,初核期间,执纪人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调取服务中心财务账本时,从装账本的包装箱上揭下了一张残存的物流底单。通过追踪物流信息,步步深挖细查,不仅掌握了他套取公款的确凿证据,还梳理出了他与杨某、郑某之间的关系。
更令谢铁军想不到的是,郑某和杨某在被采取措施后,全部放弃了他们之间订下的攻守同盟,在组织教育和政策感召下,将自己与谢铁军贪污、受贿的事实和盘托出。
“一次一结算,钱数少,不会引起别人注意;一对一收现金,没有痕迹,只要咱们不承认,就没有人会知道。”得知事情败露,谢铁军方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坚信不疑的这些逻辑是多么荒谬可笑。
在问到违纪款去向时,谢铁军仍然想着要保住自己获释出狱后的“好日子”。他编造出“钱被我烧了”等一些明显不符合常理的话搪塞审查人员。因为他认为,违纪款是自己亲手藏的,只要自己不说,谁都无计可施。
审查人员让谢铁军看了一段录像。他在远离市区的一处闲置房屋里亲手设计的一面带有夹层的内墙被调查人员识破,起获了他藏在珍珠岩保温层内的400余万元违纪款。
心态失衡,导致人生结局大相径庭。60岁的谢铁军不仅不能光荣退休,还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获刑12年,最终只能黯然退场、身陷囹圄。(通讯员 王金荣)